顯示具有 五指山的植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五指山的植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普剌特草


普剌特草     (桔梗科)(山梗菜屬) 


 
大自然之美,除了山高水秀以外,其實最大的功臣莫過於有許多
 
不起眼的小花小草來為他起畫龍點睛之綴。普次特草就是一個最佳代表,
 
匍匐在地,全株迷你嬌小,花朵更是要好眼力才能發現它的存在,
 
還好普次特草的美並不是賞花,而是觀果,它們的果實成熟時紫艷無比,
 
雖喜陰暗的環境生長,但還是難以遮掩住它的風采。

紫紅剔透的果實雖然聽說可食,可是我實在不敢嘗試,
 
要知道它的生長環境總是牆角路旁,難保不會有什麼人畜來施肥的,
 
螞蟻蛞蝓也三步五時散步其間,(我承認是膽小鬼)
 
所以別說服我去品嚐它一下! ⊙﹏⊙
 
0.2~3cm的小花考驗我視力與相機齊作戰來的成果。






果實未熟時青綠色的,不仔細看難發現。


經典的熟果,好看的無話可說!







匍匐的植株型態










普剌特草
 
英文名稱:Pratia
 
學名:Pratia nummularia (Lam) A. Brown et Aschers.
 
Lobelia nummularia Lam.
 
科名:桔梗科(Campanulaceae ) 山梗菜屬(Lobelia)
 
別名:銅錘玉帶草、老鼠拉稱錘、普拉特草、珍珠癀(台灣)、
 
紅銅地扣子、地鈕子、
地扣子(貴州)、地茄子、地茄子草、地石榴、
 
扣子草(廣西)、翡翠珠、地浮萍、
米湯果、銅錘草、翳子草、
 
小銅鎚、白麗帝亞草(譯名)
 
原產地:台灣,中國大陸中、南部,喜馬拉雅山區、東印度及中南半島。
 
分佈:生於海拔 400~3,000 公尺的山坡、路邊、林下或灌木叢陰濕處。
 
用途:食用:果實多汁,成熟後可以生食 ,也可製成果醬後食用。
 
觀賞用:將它種在大型盆景的表土上或者另以小盆
 
養成袖珍型的小品盆栽,
均頗具觀賞價值。
 
特性:多年生匍匐性草本植物,莖纖細,長 30~50 公分,略呈四稜形,
 
綠紫色,有細柔毛,節處生不定根。葉互生,圓形至心狀卵圓形,
 
 1~1.5 公分,寬 1~1.2 公分,先端鈍,基部心形,常稍偏斜,邊緣
 
鈍鋸齒,下面淡綠或帶紫色,有疏毛。夏季開淡紫色小花,
 
單生葉腋。花梗長 1~2 公分,基部膨大;花萼基部合生,壺狀,
 
萼齒 5 裂,裂片窄長披針形,邊緣有肉刺;花冠為二唇形;
 
雄蕊 5 枚,著生於花冠管上;子房下位,2 室,柱頭 3 裂。
 
漿果長橢圓形,徑約 1 公分,熟時紫紅色。

繁殖採播種或扦插法,春、秋季為繁殖適合期。
 
 
資料來源
 
 ↓↓↓

 

 
 
 
 
 

 
 

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

小茄


小茄      (報春花科)(珍珠菜屬)


它的名稱叫小茄卻不是茄科,而是報春花/科珍珠菜屬,

小茄的個體迷你小巧,全株披有細毛,葉背密被有黑色腺點,

呈匍匐狀喜居於路邊或田野陰涼潮濕處,它們在汐止山區

已經生存許久。我從7月初記錄到8月中,本想等果熟再拍,

可惜因長在路邊又給除草給割除去了!想一睹果實累累,

不知得等到何年?

只拍到了一顆果實



全株披有細毛



花雌雄同株,花冠5深裂







葉背密被黑色腺點



小茄為多年生匍匐性草本植物







小茄

英文名稱:Japanese Loosestrife

學名: Lysimachia japonica Thunb.

科名:報春花科 (Primulaceae) 珍珠菜屬(Lysimachia)

別名:似茄排草、小寸金黃

原產地:中國、日本、琉球、馬來西亞及印尼。

分布:台灣北部基隆、台北、新竹及南投的郊野、

低窪地區或路旁較陰溼處。

特性:蔓性或匍匐性多年生草本,高 10~30 公分;

莖匍匐或斜上昇,莖有稜,被土黃色短柔毛。葉對生或互生;

葉片卵形或廣卵形,長 1~2.5 公分,寬 0.5~2 公分,先端尖或鈍,

基部圓形或闊楔形,下延成翼柄,全緣,兩面均被毛,

下面有黑色腺點;葉柄長 0.4~0.8 公分。花單生於葉腋,

徑 0.5~0.7 公分;小花梗長 0.3~0.8 公分,被短柔毛;萼 5 深裂,

裂片線狀披針形,外面有毛,宿存;花瓣 5,花冠裂片長 0.5~0.7 公分,

倒卵形,被細半透明腺點。果實為蒴果,黃色,球形,具柔毛,

較花萼短,縱裂,徑 0.4~0.5 公分;雌蕊針狀花柱宿存;

種子橢圓形,黑色。



資料來源

 ↓↓↓

小茄- 山羊百科



小茄





 

 

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小毛氈苔/Spathulate Sundew


小毛氈苔      (茅膏菜科)(茅膏菜屬)


可愛的小毛氈苔在多霧氣多雨的山上族群不少

因此不知不覺中累積下許多照片但植株太小總是照不好,

東刪西剪的終於能完成此篇記錄。
 
 

小毛氈苔的色澤有綠有紅多變化甚是賞心悅目




花朵的顏色有粉紅與白色,花瓣太過柔軟一遇下雨就凋零





花凋謝後也有另種風情



可愛的小毛氈苔植株型態







 
小毛氈苔喜歡生長在潮濕的草地與山壁上




  
小毛氈苔 

英文名稱:Spathulate Sundew

學名:Drosera spathulata Lab.

科名:茅膏菜科(Droseraceae)茅膏菜屬(Drosera)

別名:金接梅、匙葉茅膏菜、地氈草、錦地羅、石牡丹、

落地金錢,日露草

原產地:毛氈苔產於熱、溫帶,半數約生長在澳洲,台灣一共出產四種

,以小毛氈苔為多,喜歡生長在潮溼山壁上。

分佈:台灣北部及東北部山區,如內湖、觀音山、七星山、竹北溼地等,

生長在潮濕的山壁,常與苔蘚類混生。

用途:觀賞用:造形特殊,可作為小盆景觀賞用。

特性:小毛氈苔是台灣產毛膏菜科茅膏菜屬的草本食蟲植物。

葉緣及葉面都長滿了細密的腺毛,細毛會分泌黏液捕捉小蟲,

再以消化液將小蟲分解獲得氮素。夏至秋季開紫紅色小花,

花莖細長,花會長的很高,這是為了要防止小蟲在採花蜜時,

不小心被小毛氈苔黏到。小毛氈苔能行無性生殖,

在葉緣長出小苗,利用葉片來繁殖。


資料來源

 ↓↓↓


小毛氈苔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