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唇形花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唇形花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光風輪(塔花)


光風輪(塔花)       (唇形花科) (塔花屬)


這小草出現的頻率實在太頻繁,剛好我原本發表在yahoo部落格上的圖片

全消失!讓我整整忙了半個多月才慢慢補綴完成兩百多篇,還好都有習慣存檔

也還好丟失的都是舊相機的部分,那些照片的畫質....唉.....!!!算了~~~~!!!

可是我也發現一件相當値得關注的問題,開始寫部落格是在2012年

當時常能見到的許多小草居然在隔了三年的現在.....找不到了!!!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它們原本數量相當多也可以在平地就可以找到的

現在全都不見了???要找到它們居然要往深山才能找到部分!

我為了想把破碎的格子補好最近只好上山下海的四處奔波,光個

唇形花科就讓我找得好辛苦,這光風輪就是苦尋節毛鼠尾草不着

卻一直出現它們之下,好吧!算是有緣吧…記錄下來。

目前覺得它們很頻繁,誰知道再過個幾年也會很難找到也說不定?

這是我開始寫格子後發現的一件事實,所以我開始珍惜起這些貌似

不起眼也平常的植物了。
光風輪(塔花)的小花讓我拍到頭昏…它太小了!小類單眼實在不夠力



五指山上太陽曬得到的部分,植株顏色較偏黃,花穗則帶紫紅卻開始下雨了…!





一群小朋友



好天氣!在竹林裡找到它們但顏色卻是嫩綠嫩綠的花朵顏色幾乎全白色


因為這裡比較涼爽又舒適所以花花才能拍好。





大星椿象也懂得來這裡乘涼



光風輪

英文名稱:Slender Wild Basil

學名:Clinopodium gracile (Benth.) Kuntze

Calamintha gracilis Benth.

Clinopodium gracile (Benth.) Matsum.

科名:唇形花科(Lamiaceae)塔花屬(Clinopodium)

別名:光風輪菜、塔花,剪刀草『飲片新參』,野薄荷『泉州』、野仙人草、

野香草、玉如意(蘇州),細風輪菜,細密草(廣東龍頭山),野涼粉草(廣東從化),

假韓酸草(廣東南海),臭草(廣東增城),花花王根草(廣西隆林),假仙菜(福建汀源)

剪刀草、箭頭草、玉如意(江蘇),野薄荷(江西南昌、吉水),野仙人草(江西贛州),

苦草(江西婺源),小葉仙人草(江西),瘦風輪(通稱)

原產地:中國大陸、日本、印度、緬甸、泰國及馬來西亞

分佈:全台灣中低海拔荒地及路旁。

特性:一年生草本,高可達 30 公分,莖纖細,直立,叢生,光滑或疏被毛。

單葉,對生,具葉柄,柄長達 1 公分,被柔毛;葉片長 0.5~2 公分,寬 0.5~1.5 

公分,卵形至闊卵形,葉基楔形至截形,葉尖銳形,葉緣呈鋸齒狀,上下表面光滑

或下表面葉脈疏被毛。花序為垂繖花序,呈疏穗狀排列,頂生,長可達 6 公分;

苞片線形,被細毛;花梗被細毛;花萼筒形,邊緣唇狀,被柔毛和長毛,

具 13 肋紋,上唇 3 齒裂,齒裂片三角形,下唇 2 齒裂,齒裂片窄三角形;

花冠筒形,被細毛,邊緣唇狀,上唇闊卵形,先端微凹,下唇 3 裂,2 側裂片

闊卵形;雄蕊 4 枚,2 長 2 短;花絲扁平,平滑;花藥 2 室,隔離;柱頭不等 2 裂。

果實為小堅果,長約 0.05 公分,橢圓形,基部三角形,平滑。





資料來源~~~~


光風輪










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迷迭香


迷迭香     (唇形花科) (迷迭香屬)


不知道是我比較常往山上跑,亦或者是少逛花市,總之我竟不曉得

迷迭香會開花?而且開的花還佷漂亮!?真是白活囉!!!


迷迭香花朵像隻隻粉紫藍色的彩蝶










迷迭香

英文名稱:Rosemary

學名:Rosmarinus officinalis Linn.

科名:唇形花科(Lamiaceae)迷迭香屬(Rosmarinus)

別名:迷迭香(魏略),海洋之露

原產地:歐洲及北非地中海沿岸,曹魏時即引進中國種植。

分佈:栽植。

特性:迷迭香依外形和生長習性,可分為直立型及匍匐型二個品系:直立型迷迭香

株高 1~2 公尺,莖成熟後轉木質化,革質葉片狹長針狀,較匍匐型迷迭香大,

但少見開花。匍匐型迷迭香株高 30~60 公分,硬質莖,分枝呈扭曲及渦旋狀,

橫向彎曲伸長達 50~120 公分,比直立型品種葉片較小且較不耐寒,但開花較多

,一年可開花數次,四、五月間最盛,是極佳的吊盆及地被植物。直立型迷迭香

所需生長空間較小,採收也較方便,經濟栽培最為常見。





迷迭香









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夏枯草/ Common Selfheal


夏枯草     (唇形花科) (夏枯草屬)


 夏枯草~如其名冬長夏枯.到了夏至便萎謝因而得名,

偏好濕潤、向陽的環境,一般在夏季花謝後進入休眠期,

其地上不的莖葉萎凋,直至隔年春季萌發。


6月了夏枯草花正開.能拍攝的時間也所剩無幾.




 今年發現有兩種顏色的夏枯草花


 一種深紫色


一種淺紫色


 兩種很和諧的生長在一起.



 夏枯草多生長在山麓、林緣路旁等地。


 掌葉蛾(終齡幼蟲) 肆無忌禪的狂吃幼芽.











植株型態






夏枯草

英文名稱Common Selfheal

學名Prunella vulgaris L.

Prunella vulgaris L. var. asiaticaNakaiHara

Prunella vulgaris L. subsp. asiatica (Nakai) H. Hara var. asiatica

科名:唇形花科(Lamiaceae)夏枯草屬(Prunella)


:棒槌草、鐵色草、鐵包草、大頭花、夏枯頭、

四牛鬥草、血見愁、筋骨草、下枯草、大本夏枯草、夏枯花、

六月乾、 枯草穗、夕句、燕面等


原產地:台灣、中國大陸、日本、韓國


分布:生於台灣中高海拔山路旁、草地、林邊。

台灣北部、中部海拔 1,500 公尺以下地區。


用途:庭園美化、地被、盆栽及藥用等

特性多年生草本,高 15~40 公分,全株被白色細毛,

有匍匐根狀莖;莖多不分枝,四稜形,直立或斜向上,

通常帶紅紫色。葉對生,莖下部的葉有長柄,上部葉漸無柄;

葉片橢圓狀披針形或菱狀窄卵形,長 1.5~5 公分,寬 1~1.5 公分,

先端鈍頭或鈍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有疏鋸齒,兩面均有毛,

下面有腺點。春末夏初開花,輪繖花序,6 花一輪,

下被一對寬腎形被硬毛的苞片,多輪密集成頂生穗狀花序,

2~5 公分,寬約 2 公分,形如棒槌;花序基部有葉狀總苞一對;

花萼筒狀,花冠唇形,紫色或白色;上唇帽狀,2 裂,

下尾半展,3 深裂;雄蕊4個伸出花冠外;小堅果花期 5~6 月。

果穗棒狀,略扁,長 1.5~8 公分,直徑 0.8~1.5 公分,淡棕色至棕紅色。

全穗由數至 10 數輪宿萼七苞片集成,每輪有對生苞片 2 片,

呈扇形,先端尖尾狀,脈紋明顯,外表面有白毛;

每一苞片內有 3 朵花,花冠多已脫落,宿萼 2 唇形,

內有小堅果 4 枚,三稜狀長橢圓形,褐色,尖端有白色突起;

果體輕,氣微、味淡。果期 7~8 月。

夏末全株枯萎,故名夏枯草。



夏枯草





夏枯草- 教育Wiki - 學習加油站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