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木本植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木本植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2月8日 星期三

華北檉柳


華北檉柳      (檉柳科) (檉柳屬)


繼上回紀錄了無葉檉柳後再度與檉柳科植物相遇,這會是華北檉柳,

比起無葉檉柳華北檉柳的葉片較短也緊密,近看好似苔癬 !

綿綿密密的非常好看,可惜不是花開時期,從網路圖片

華北檉柳的花序與無葉檉柳的花同科屬吧!非常相似呢。

這葉片綿綿柔柔的好療癒哦!看著看著整個心情也隨著

給他飄飛了起來啦~~~啦~~~啦~~~~ !😃





這樣看是不是很像苔癬 ! ?








華北檉柳

學名:Tamarix juniperina Bunge 

英文名稱:Juniper Tamarisk. Tamarix chinensis.  

日文名稱:御柳(ギョリュウ)

科名:檉柳科(Tamaricaceae) 檉柳屬(Tamarix)

別名:又名觀音柳、西河柳、赤檉柳

原產地區:本種原產中國華北及華中

形態特徵:為灌木或小喬木,小枝細小而長,筒狀,每節的間隔

約為1公釐,葉已退化成鞘,極短。淡粉紅色花,無梗,頂生,

穗狀花序,成圓錐狀,花苞鞘狀,銳尖,夏天開花。

特性:檉柳具有旺盛的萌芽力,可利用扦插進行繁殖栽培,

外觀特性與木麻黃相似,常被誤認為木麻黃,但檉柳枝葉較密,

防風效果更好,在澎湖無葉檉柳則廣利用於防風林及行道樹等用途,

本樹種極能適應澎湖惡劣的天候及生態環境。

用途:治痧疹熱毒。耐鹽性高於其他樹種,

是近年來大力推廣的防風林樹種。

 
資料來源

 ↓  ↓  ↓ 


華北檉柳 - 回德高國小首頁



2016年12月3日 星期六

無葉檉柳



無葉檉柳      (檉柳科) (檉柳屬)


凡經高速高路或者快速公路時總被這種長得很像木麻黃的植物給吸引,

剛開始還傻傻地分不清楚!直到我有機會看到它們開花時才終於知道這是場

美麗的誤會,原來是無葉檉柳人家可不是木麻黃來著哦!

有花有果是最好辨別植物的契機,而無葉檉柳的小花很密集,

很輕柔,風吹來迎風飄逸好不美麗 !可是鏡頭還真抓不住這愛飄晃的

頑皮花精靈啊!!!寥寥只剩幾張能上檯面的!!!

無葉檉柳~的小花~~~頑皮花精靈!!!










無葉檉柳 

英文名稱:Chinese tamarisk

日文名稱:ギョリュウ(タマリクス)

別名:觀音柳、西河柳、亞洲檉柳。

科名:檉柳科(Tamaricaceae) 檉柳屬(Tamarix)

原產地:原產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東部,從北非、西南亞-直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分布:中國台灣省雲林北港、嘉義、台南、高雄、屏東車城、

台東台東鎮及蘭嶼農場等地有栽培。

特徵:喬木或大灌木、樹皮紅棕色到灰色,幼枝光滑。葉無柄,抱莖成鞘狀,

急尖,長約2毫米。總狀花序長3-6厘米,粗4-5毫米;春季開花,總狀花序單生;

習見的是夏季開花,圓錐花序著生在新枝上;花幾無梗;苞片三角形或闊三角形,

漸尖,略抱莖,比花梗長;花梗遠較花萼短,花萼5深裂,長約1.5毫米,全緣,

鈍,外面2片略小,闊卵形或闊橢圓形,背面略具龍骨狀隆起,內面3片較大,

闊橢圓形或近圓形;花瓣5,橢圓形、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2.3毫米,

脫落,有時果熟后1或2片宿存;花盤5裂,頂端有微缺或深裂似花盤呈10裂;

雄蕊5,花絲著生花盤裂片間。花期9-10月。



資料來源

 ↓↓↓


無葉檉柳- 台灣Word



無葉檉柳 - 台江國家公園











2016年1月23日 星期六

人心果


人心果       (山欖科) (人心果屬)


人心果據維基百科紀載說因縱剖面像人心室而得名。

人心果樹原產於美洲熱帶,結果時間很長,大概要用一年時間。



而未成熟的果實帶青綠色,由於富含膠質及單寧酸,是以有點酸澀又帶膠質很黏牙,

所以不太好吃,像吃有沙的口香糖。所以,一般只能採完全成熟的人心果

人心果樹身所含的乳汁稱為「樹膠」(Chicle),從前是製造口香糖的主要原料。


人心果的紀錄開始於去年7月初當時剛開花,而我也不知道它就是人心果,

回家查詢後得知,真是非常開心,但這其中經歷了蘇迪勒等幾個強颱,

說實在的原本我以為今年大概看不到人心果的果實了,所以當12月機會

經過果園時並沒有抱持著多大的希望,誰知還真的讓我給找到了3顆!雖然只有

兩顆看得到另一顆套著紙袋,但這畢竟是生平首見,還是讓我興奮不已呢!



7月3日拍到的人心果~花,毛茸茸的萼片其形狀倒讓我聯想到含笑花來著!












12月19日真的讓我拍到了人心果的果實了!




話說這人心果樹的幼葉怎麼這麼好看 !? 




人心果
           
英文名稱:Chicle,Sapodilla,Nispero

日文名稱:サポジラ

學名:Achras zapota Linn.

Zapota (Linn.) Van Royen

Manilkara zapota (Linn.) van Royen

科名:山欖科(Sapotaceae)人心果屬(Achras)

別名:吳鳳柿、沙漠吉拉、查某李子、查某囡仔、牛心梨

原產地:熱帶美洲,在熱帶國家多栽培作庭園樹,台灣於 1902 年便已引進。

分佈:台灣零星栽培於雲林、嘉義之平地和淺山坡地。

特性:常綠中喬木,樹高可達 18 公尺,株體含有乳狀液。

葉深綠橢圓呈倒卵形。花甚小,單生於新枝葉腋,花期長,周年均能見花,

花謝後約經 9~10 個月果實成熟。果實圓球形,徑約 3~5 公分,

淡褐色,果實採下後放置 5~7 天,後熟軟化即可食用。


資料來源

 ↓↓↓








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黃杞


黃杞      (胡桃科) (黃杞屬)


黃杞的三裂翅果與花序,是我很想拍攝的,無奈住家附近這棵黃杞也不知道

什麼原因,已經觀察了許多年了,但卻只綠葉濃密,什麼動靜也沒有…?

難不成黃杞樹也有不開花結果的不孕樹???


終於在大崙頭山上見到了它的花果, 但距離實在太遠了,衡量一下高度與山形,
想爬上去也難!!!看得到卻拍不出清晰畫面~氣啊~~~ 











只期盼屋後這棵黃杞也能開個花好讓我來拍!~~~冬雨中的黃杞無花果!




春風輕拂的黃杞~~~一樣無花果!





秋高氣爽下的黃杞~~~唉~~~還是無花果!!! 我~~~會等待的。




黃杞幼樹




這圓鼓鼓的腺體是它的特徵




植株全貌





 黃杞

英文名稱:Yellow Basket-willow,Roxburgh Engelhardtia,Common Engelhardtia

學名: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 Wall.

科名:胡桃科(Juglandaceae)黃杞屬(Engelhardtia)

別名:黃杞(中國樹木分類學),黑油換、黃泡木(四川),

假玉桂(雲南、廣東),台灣黃杞、黃櫸、仁杞、楊杞、黃古木、土厚朴、

Barogoru(排灣)、Hohotu(烏來原住民)

原產地:中國大陸西南部、海南島、台灣、印度。

分布:臺灣全島低至中海拔約 200~1,500 公尺處之闊葉林內,

常為組成暖溫帶林主要樹種之一。

特徵:落葉性喬木,幹皮灰褐色,縱向不規則細淺短溝裂,芽裸露。

偶數羽狀複葉,互生,無托葉;小葉 6~10 片,披針形,長 10~30 公分,

全緣或偶有鋸齒,漸尖頭,小葉柄長 0.5~1.0 公分。單性花,雌雄同株。

雄花為圓錐狀之柔荑花序;雌花序頂生,單一柔荑花序或與數個雄花序

排成圓錐花序。雄花腋生於苞片,被片4裂,雄蕊 3~15 枚;雌花無柄,具苞片,

花被片 4 裂,花被與子房癒合,子房下位,花柱 2 裂。小堅果球形,徑約 0.3 

公分,具 3 裂之膜質苞(翅),中央最長,約 2.5 公分。



黃杞



熱門文章